中國有幾千年茶業(yè)的歷史,為全世界需茶的出產(chǎn)地。但是因襲的直譯式的學者們,使學術(shù)為商品化,硬要玩弄文字,引證謬說,使世界上沒有能力辨別的人們,大都不認茶樹為中國的原產(chǎn)。其四為中國茶的原始及茶產(chǎn)地。
今天與您分享的是余悅所主編的《茶理玄思·茶論新說攬要》(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)中論文摘要的內(nèi)容。
(四)中國茶的原始及茶產(chǎn)地
中國關(guān)于茶的記載散見于各處的,當然是指不勝屈,但是有系統(tǒng)的,編輯用科學的批評者,實在一無看到。這幾年中,倒在日本舊書肆里邊,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冊陸羽的《茶經(jīng)》和前清初季劉源長著的《介翁茶史》,予我們以不少的證據(jù)。底下根據(jù)兩氏所說的最多,真是中國茶業(yè)界不朽的人物了。
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云:“茶味苦,飲之使人益思,少臥,輕身,明目?!?
按神農(nóng)為三皇炎帝神農(nóng)氏,時在公元前2700多年,但那時候,或許以茶為一種藥品。但是我國茶飲之古,于此已可概見。周公《爾雅》:“苦茶”。
《廣雅》云:“苦茶荊巴之間,采葉作餅……欲煮茗飲,先炙令赤色……”。
按《爾雅》雖非盡出周公之手,但是大抵都主張謂始于周公,成功于孔門,增補于漢代。但是起源之早,可以知道了。又《廣雅》一書為魏張揖所著,所說荊巴之間,就是現(xiàn)在的四川了。
《茶經(jīng)》說:“茶南方之嘉木也,一尺二尺乃迺至數(shù)十尺,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著——其字或從草或從木,或草木并,其名一曰荼,二曰梗,三曰葭,四曰茗,五曰?!?/p>
唐陸羽所著《茶經(jīng)》,對于茶的史事、栽培、制造,以及飲用器具各類非常詳備。以上所指“南方”,是指現(xiàn)在產(chǎn)茶各省而言。又謂有高達數(shù)十尺,及有兩人可以合抱的話,很可以把英人勃拉克氏以印度茶葉優(yōu)秀為證佐的一說相對照。又茶字,從草字出,開元,從木作様字,出《本草》,又亦從木。音設,楊雄曾經(jīng)說:“蜀人謂荼曰?!惫朕r(nóng)說:“早取為茶,晚取為茗,或曰?!薄б翕?,由是可以知道古時方言不一,而茶蓋早已散在各處了。
《晏子春秋》:“晏嬰相齊景公時,食脫粟之飯,炙三弋五卵茗菜?!?。
華陀《食論》:“苦茶久食益意思”(華陀字元化,東漢譙人)。
吳志《韋曜傳》:“孫皓每饗宴,無不率以七升為限,雖不盡入口,皆灌澆取盡。曜飲酒不過二升,皓初禮異,密賜茶以代酒?!?
《茶史》載“茶之為飲,發(fā)乎神農(nóng)氏,聞于魯周公。齊有晏嬰;漢有楊雄、司馬相如;吳有韋曜;晉有劉琨(琨給其兄子演書中說:……吾體中潰悶,常仰真茶,汝可置之?。?、張載、陸納、謝安、左思之徒皆飲焉?!?
《茶史》又云:“茶之名,始見于王褒《僮約》,盛著于陸羽《茶經(jīng)》?!?
晏嬰的所謂“茗菜”,或許是一種茶,當作食物亦未可知?但是《韋曜傳》里邊,在那時已經(jīng)是“茶”、“酒”并飲了。
司馬相如的《凡將篇》中、有“”的一字,又張載《登成都樓》詩,共四韻,其最后一首云:
芳茶冠六情,溢味播九區(qū);
人生茍安樂,茲土聊可娛。
陸羽與謝安均好茶,事載《茶經(jīng)》。
王褒《僮約》文有句云:
“牽犬販鵝,武陽買茶。”
王褒為前漢宣帝時候的一位學者,武陽即今四川省眉州彭山縣。從這地方推想,那么在漢宣帝的時候,四川方面早已有茶的買賣了。所以到晉的時候,如張載一到成都便流連忘返,可見茶飲已是很盛的了。
從這一處,我們又可以證明:當時四川和印度相差萬里,山川崎嶇,交通未開,試問印度茶種,怎樣能夠輸入到四川去?所以茶的原產(chǎn)地謂不是中國而為印度的一說,當然不攻而自破了。
來源:世界茶文化圖書館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
相關(guān)閱讀